《共同體》是中國之聲決勝時刻聯合體育大生意推出的體育商業主題對話節目,以“求同存異,聊聊大家共同關心的體育熱點話題”為口號,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國之聲《決勝時刻》欄目期間播出。
自2020年4月17日首播以來,《共同體》經歷917天、30個月旅程后,終于迎來播出第100期節目的紀念時刻。 作為高質量的對話節目,《共同體》邀請了超過80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嘉賓作客,覆蓋協會領導、高校學者、企業高管、科研達人、創業先鋒、資深媒體人等精英人物,乃至從體育界向外延伸的跨行業專家;節目話題開放大氣,討論過20多個不同體育項目,呈現過體育場館、體育科技、體育法律、體育經紀、體育歷史、體育票務、體育收藏、新媒體運營的等專業細分領域的發展,分享過體育影視、體育音樂、體育游戲、體育設計、體育近未來等富有人文氣息的泛體育文化體驗。
2022年10月21日,《共同體》第100期對百期節目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主要關注曾在節目中抒發的對體壇發展的展望,是否已經實現。參與的“閑話者”是中國之聲張聞,盛意互動總經理羅冉峰,體育大生意大灣區產業總監譚力文。
本文為本期節目文字精華摘錄。
經濟沖擊余波未了
張聞:寒來暑往,經歷了整整30個月,《共同體》本周迎來第100期節目。《共同體》誕生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全球體壇停擺的特殊背景下。現在回過頭看,體育界依然掛著疫情沖擊所留下的傷口,但也逐漸走出疫情陰霾,
BINGOBINGO
而且在很多側面呈現出令人驚喜的新面貌。本期節目請來體育大生意的兩位常駐嘉賓,一起回顧我們這三年以來,我們關心過的體育熱點話題,是否向我們猜想或者希冀的方向去走。
說到回顧,我們自然想到第一期節目,當時討論的是賽事停擺后運動員收入下降的問題。第二期節目同樣討論體育界的疫情經濟賬,關注國際體育組織的應對情況。現在整體來說,體育市場還是重新熱鬧起來了,但似乎當初的收入沖擊,還是給現在的體壇格局帶來影響?
羅冉峰:確實有些影響還在持續,而且是疫情前無法想象的,例如一家傳統足球豪門需要以透支未來的形式來維持現在的運作。西甲巴塞羅那用了一個夏天,通過一系列的杠桿手段來增加收入,整個場景還是挺唏噓的。因為這是一家長期穩占收入榜前兩名的俱樂部,但居然要用出讓未來版權收入和子公司股份的方式來實現財務平衡、以便簽約球員。這看上去確實頗為不可思議。
巴薩的財務運作有“兵行險著”之感
顯然,巴薩當下的困境來自疫情沖擊。巴薩過去的高收入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礎上,例如每年要支付梅西約1.15億歐元。所以疫情下預期收入損失大,巴薩的財務結構馬上出現危機。
收入沖擊的余波一浪接一浪,今年是巴薩高舉杠桿手段,去年則是梅西離隊。本來梅西與巴薩是一個兩相成全的童話,沒想到結束的方式并不體面。我也進一步聯想到,過去節目中經常討論“80后”體壇巨星會怎樣告別熟悉的賽場,目前來看梅西的告別方式可能是最讓人意外的。巴薩曾是他稱為“家”的地方,大家最大的預期還是他終老巴薩,但如今遠走巴黎。無論梅西最后會不會“回家”,我們都已經目睹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疫情連鎖反應。
張聞:確實,當初我們所想象的“梅羅時代”結束,可能是一些故事和情感的激蕩,但現在看到這些故事和情感的背后,受到了疫情下體育產業動蕩的驅動。我們去年也討論過歐超的“一夜成立”,同樣是歐洲足球“地主家沒有余糧”的標志。這些豪門在疫情期間損失巨大,為了更多收入,不想和中小俱樂部分蛋糕了,才提出組織一個封閉聯盟。可以看到,歐洲足球的升降機體系在后疫情時期受到了美式封閉體系的誘惑。還有最近切爾西新老板伯利提議英超辦明星賽,也是美式體系影響歐洲的嘗試。
中國運動員屢創佳績
張聞:歐超、明星賽等模式,說白了是歐洲足球界挖掘新營銷點的可能。還有其他手段,例如近年流行起來的賽季紀錄片模式,通過挖掘一些俱樂部、車隊背后的故事,建立用戶粘性,吸引受眾,其實是頗受歡迎、行內評價也比較高級的營銷方式。
力文,說到車隊,記得您第一次亮相節目是去年F1揭幕戰后,我們討論周冠宇在F2的成長。一年過去了,周冠宇現在已經成為圍場的一份子。我們也一直在節目中交流,
世界娛樂真人
中國運動員在主流職業賽場的成長,例如網球的鄭欽文、吳易昺,臺球的趙心童等。近年來中國運動員是不是不斷在我們關心的賽場上取得出色成就?
中國運動員最新突破:
張之臻網球男單世界排名進入前百
譚力文:我們的確在這幾年里,見證過很多中國運動員的精彩表現,而這些表現又是我們國家偉大發展的映射。
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上的優秀表現。得益于國家出色的防疫效果,我們國家運動員的訓練條件、日程安排有充分的保障,長期保持著優質競技狀態,
戰神賽特訊號
最終在大賽賽場上完全釋放。
而主持人提到的這些年輕運動員,他們是先在國內啟蒙,再到國際職業賽場上為中國體育爭光。這反映出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綜合國力的高速發展,給青年一代創造了很好的成長土壤,使他們無論在項目啟蒙還是綜合素質方面,都有很好的成長空間。
張聞:我們還從鄭欽文、趙心童等例子看出,青少年接觸體育的方式的變化。之前在節目中也討論過,國內青少年體育培訓從過去的體校模式延展出更多方式,一些社會力量辦的俱樂部在比較市場化的項目中,成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力量,例如擊劍、網球、乒乓球、冰球等。下一步要研究的則是怎樣讓俱樂部培養的人才獲得上升通道,讓有潛力的孩子進入到選材體系。中國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的未來走向,我們也非常期待。
令人欣喜的預期成真
張聞:在《共同體》節目中,我們曾對體壇各項事件的走勢做過預測,現在看來其實很多期待都實現了。例如我們擔心延期的大賽能不能順利舉辦,最終它們都成功落幕。我們討論過中超主客場制的回歸,今年克服重重困難逐步執行起來了。我們多次討論女足發展,每次討論都是因為有新的重要事件出現,象征女子運動的崛起。冉峰覺得過去三年我們探討過的哪些體壇事件,最終走向最能滿足您的期待?
羅冉峰:主持人提到的女足運動發展,是令我最有滿足感的。我參加了三期跟女足有關的節目。第一期討論的是中國女足所得到的企業支持,
運彩投注
再由此引申出女足發展的討論;第二期提到一些海外俱樂部賽事創造的入場人數紀錄;第三期則是以女足歐洲杯決賽創造歐洲國家賽事層面上的紀錄作為切入。
這三次討論,存在著一個遞進關系,同時存在著一種印證我們猜想的作用。首先是遞進關系,我們是從國內聊到國際,而最后的落腳點不僅僅是女足運動自身的進步,還是整個足球界無需區分男女的新里程碑,因為女足歐洲杯決賽創造的是所有類型的歐洲杯賽事中的觀眾數量紀錄。我們關心女足發展這么久,看到這樣的場景是非常興奮的。
女足歐洲杯決賽萬人空巷
印證猜想指的是,我們在討論女足發展時一直堅持的觀點,女足事實上還是處于前期發展階段,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男足的影響力,才有獲得足夠的發展資源。在獲得與男足一樣的訓練條件、營養條件、后勤條件后,女足未來才有機會實現跨越式增長。女足歐洲杯所體現的情況基本符合我們預期,那些傳統歐洲足球強國,在加大發展女足的力度之后,
現金版 信用版
都助力本國女足閃耀國際賽場。
所以無論是從對項目的關注來說,還是從自己判斷獲得應驗的滿足感來說,過去節目中的女足討論內容,現在想來都挺值得回味的。
張聞:女足確實是一個遞進式的話題,可以持續討論,例如最近《FIFA 23》游戲就確定會在明年引入女子歐冠。這既是社會上體育觀念的進步、不僅僅將目光局限于男子運動領域,同時也說明女足運動的市場確實在擴大。很高興咱們的節目在過去三年也見證了這些變化。
我個人最深印象的,還是節目早期多次討論的大賽舉辦前景。在什么時間辦?怎樣辦?都是我們在特殊時期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很幸運的是,
包你發娛樂城
賽事最終還是和我們見面,而且我個人期間采訪了兩屆奧運會。這兩場大賽既能看到我們體育從業者怎樣努力克服困難,讓這種象征全體育界團結的聚會得以發生,也讓我們體會到,現場的面對面接觸,才激發出體育最痛快淋漓的感染力。
“網紅運動”突顯體育市場活力
張聞:我們剛才談到的主要是競技體育和相關產業的情況。而我捋了一下百期節目的各個話題后發現,我們果然是一個“體育商業節目”,因為更多的內容,其實是關注在全民健身相關的話題。我們多次討論居家健身、電競,也討論過飛盤、露營、騎行等一時走熱的運動。力文,您怎樣看待這幾年來體育作為生活方式不斷影響我們的過程?
譚力文:我們談到不少運動潮流化乃至網紅化的話題。“網紅”聽上去像個貶義詞,但對于體育來說,這是一個傳播媒介。沒有這種“破圈”效果,各個項目只維持著固有的參與圈子,既可能影響到長期的參與樂趣,往大處來說更加不利于體育產業的發展。
所以“網紅”其實是一個引導大家去了解體育、體驗體育的途徑。疫情剛爆發時,戶外體育參與機會被限制,我們選擇居家健身,于是有了各種相關消費,有的人逐漸形成了習慣。近期有了飛盤、腰旗橄欖球等通過社交網絡走熱的運動,讓人感受到體育可以滿足大家的不同需要:社交、娛樂、鍛煉、提升生活滿足感……體育的多元正面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彰顯。
“網紅”運動的崛起,也給行業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像一些專門做休閑運動活動策劃的企業,通過服務客戶團建等方式來營收,效果也不錯。網紅運動的興起,其實也給一些需要轉型的企業創造條件。
飛盤成為年輕人新寵
張聞:我還感覺到,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當我們把視線從一兩個月轉到三年的時間段來看,一些曾經走紅的項目會遇到波折,例如我們曾經討論過的健身鏡。這背后是大眾興趣的變化。下一個三年,或者五年、十年的更長時間,今天我們關注過的“新興運動”又會是什么光景呢?也許有的項目不再像最紅火的時期那樣,有很多企業開展相關業務,但毫無疑問,一部分人會堅持下來,成為這項運動的留存用戶。
我覺得這已經是體育發展的很大進步,所謂的分眾、小眾,其實是為不同的人提供適合的項目,讓有自身愛好的人更容易找到同好一起運動健身。所以《共同體》節目也一直堅持,去了解、呈現不同群體的運動狀態,于是有過老年人體育、殘疾人體育等專題。即使有的運動項目或群體不再聚光燈下,但當它們所代表的細分需求被照顧到的時候,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這是體育產業健全、繁榮的標志,對我們從業者來說也富有啟示意義。
我個人這三年來,運動時間也增加了,成為體育行業發展的切身體會者。伴隨著這三年,《共同體》突破百期大關,有一種很輕松就堅持下來的感覺。因為聊體育、做運動,本身是讓人身心放松的樂事。這樣的樂事、美事,我們還會堅持。期待體育大生意的朋友和聽眾朋友,也堅持和我們在一起。感謝兩位參加節目,我們第101期再會!
第99期: 電競產業營收門道
第98期: 九州騎行熱
第97期: 職業賽事PK國家/地區代表隊賽事
第96期: 網壇步入“科幻時代”
第95期: 體育票務大生意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全體育圖片社
點擊標題·閱讀更多體育產業干貨
飛鏢運動 丨北京冬奧會報告
電競選手轉型 丨 世界杯吉祥物
運動員榜單 丨體育營銷TOP10
-商務聯系-
大生意君|微信號:tiyudashengyi,